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汉阙 第234章 刁民

“可比前任的护羌校尉大胆多了。”

煎良对黄羊儿道:“西岸的小月氏支赤胡儿已散,吾等也掠了足够的牛羊妇女,答应先零羌的事也做到了,不宜直接与汉官起冲突,不如撤走。”

眼看羌人陆续撤离,支屈二急了:“护羌校尉,不能放他们走!”

赵氏家监赵甲过来讥讽道:“你这湟中胡,要报仇便带着部众追上去啊,还等什么?”

支屈二不说话了,额头的血还在流,任弘示意游熊猫给他包扎一下:“穷寇莫追,归师勿掩,小月氏伤亡颇多,且先收拢部众,想要报仇?”

他笑道:“只要汝等愿意,有的是机会!”

……

相比于西岸几乎全灭的兄弟部落,因为支书带族人溜得快,损失的主要是牛羊牲畜,人却大多都活着,在任弘带着被解救的小月氏千余骑回到令居县时,先逃来的妇孺和丈夫兄弟儿子见了面。

从一百年前开始,月氏,不论是大月氏还是小月氏,就失去了故乡,成了流浪的民族,东奔西走,却要么被紧紧追杀,要么遭到排挤。

大月氏跑得远,已经抵达阿富汗和北印度,翻身做了主人。小月氏更惨些,在湟中这苦寒之地,夹在汉羌之间,小心翼翼地度日。

可没了牛羊,丢光了秋天积蓄的粮食,这个漫长的冬天要怎么熬过去?狩猎绝对填不饱大多数人的肚子,等二三月冰消雪融,他们部落恐怕要死三分之一的人。

一个小豪帅在支书耳边说了几句话,支书阴沉着脸颔首,目光看向还没进城的任弘。

相比于唉声叹息不知要怎么度过这么冬天的小月氏,任弘身后的令居县众人则兴高采烈,虽然今天没打起来,但他们却以八百人吓退了四千羌人呢。

支书忽然抽出了刀,一下捅进了那对他耳语的小豪帅肚子里,又在惊呼中,当场砍了他的头,然后膝行来到任弘面前,将血淋淋的头颅献上。

任弘在韩敢当等人的扈卫中,丝毫不担心安全:“支豪帅,他犯了什么罪?”

“忘恩之罪。”支书道:“此人居然提议劫持任使君,抢掠令居,小月氏最重恩义,他该死!”

“汉家常视我为贼寇,历任护羌校尉欲使我与羌人相斗,紧要时却又不救,今任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部族乃得保全,吾等不知何以为报。”

支书用月氏语吆喝着部众,带着这些蓬头垢面的难民,朝任弘下拜叩头道:“从今以后,我部千余青壮,任凭君侯差遣!”

这意思就是:要管饭。

支书能猜到这位护羌校尉的所求,过去三十年间,他们小月氏经常做汉人的雇佣兵,如今不过重操旧业。

任弘心中暗喜,多亏了煎巩羌抬一手,小月氏无法保持中立,他急需的第一支武装到手,起码不再是空头司令了。

不过,别看小月氏现在惨兮兮,支书满口恩义,可湟中胡出了名的狡猾和摇摆,得提防他们变成中山狼反咬一口,妇孺老幼,就作为人质吧。

在任弘看来,真正靠得住的,还是今日帮了大忙的令居人。

于是在派人送小月氏去城东的山谷暂时安顿后,任弘在城门前朝溜达了一圈,准备回家吃饭的令居县众人长拜道:

“今日多亏诸位义士,方能斥退羌虏,本校尉会向朝廷为诸位表功!”

按照套路,众人应该惶恐回拜,下一句应该是“西安侯不必如此,保卫家乡本就是吾等该做之事”。

然后各回各家,不留身与名。

唉,凉州的乡亲们就是朴实啊。

可让任弘没想到的是,他这话一说出来,便引发了一阵咋呼。

不知是谁第一个叫了起来:“表功?好啊!诸位听到了么?西安侯要为吾等向长安要好处了!”

“大善,今日不枉我白跑了一趟,这甲可紧了。”

这是那第一个加入队伍的里监门,中年发福后,年轻时制作的甲胄有些紧,一直沉默寡言,此刻却忽然高兴了起来,让任弘大跌眼镜。

“西安侯,要表功就替吾等要些实惠,那些没用的爵位,就不要再发了,我邻居家的痴儿都已经是公大夫了。”

“我也是五大夫了。”

“没错,直接赐酒比较好,宁少一级爵,换得一盅酒。”轻侠们已经在舔嘴唇了,边塞儿郎,酒是永远不够的。

“若是能免口赋一年就更妙了。”一个商贾懒洋洋抱着矛如是说,嘴里哈欠连天。

赵甲也哈哈大笑:“羌人践踏了好几处田亩呢,西安侯给长安的奏疏里说夸张些,若是能免赋三年、五年,吾等定会念你的好。”

这……

任弘哭笑不得,他来金城郡前听说,此地是“民俗质木,不耻寇盗”。

当时还奇怪,老实人和强盗,这两个词怎么会合在一起用,如今才知道,这些金城郡人啊,真是又质朴,又刁蛮,做事时靠得住,要起好处来也毫不客气,蹬鼻子上脸的。

就是这样的一群人,才能将根深深扎在这片穷山恶水里,在战火连天的边塞活下去,强悍到羌胡都怕他们三分。

任弘只得答应了他们那些不算过分的请求,回过头后,望着欢天喜地回家的众人,笑骂道:

“这群凉州人,真是一群刁民!”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