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蒙山军 第五节抗洪五

如果他们蹲在鲁南称王称霸倒是好事。可是,冯国璋一直认为龙谦绝不会满足于一个两州镇守使。现在,他终于出来了,利用了所谓抗洪的机会。

这个机会在冯国璋看来更是一步臭棋。冯氏在得到陈光远固山驿的报告后,压下了心里的火气,现在他顾不上与蒙山军理论,因为他自己管的泰安至济南的河防问题也很大。

农历四月以来,大雨一场接着一场降落在齐鲁大地上,省府济南已经出现房屋倒塌的情况,房屋倒塌城市内涝不是他这个山东提督的职责,但冯国璋不断从其他渠道收到关于济南、武定两府关于黄河河防告急的消息,让他紧张起来。万一黄河在济南府附近决口,会造成多大的危害谁也说不准。出了那样的事,周馥丁谓济等一干地方官吃不了兜着走,便是他这个驻军最高将领也难辞其咎,即使逃脱处分,前程也蒙受极大的阴影。所以周馥从鲁南回来,提议动用军队护堤,冯国璋只是选择了地段,却没有做反对。保住大堤成了共同的利益所在。

蒙山军已经千里出动,进军神速。冯部官兵的集结却不顺利。曹州的那个营划给了蒙山军指挥,冯国璋也就不去管了。主力六个营一分为二,泰安三个营交给陈光远统带,济南三个营,加上一些辅助部队,由自己直接统领。数千人要防守数百里河段显然不现实,更重要的是要依靠民夫。泰安、济南两府已经征调了上万民夫护堤了。冯氏的办法其实与龙谦一样,由军队保卫危险的地段,划分责任,各自负责。

但从命令下达,两日里尚未完全集结,上得河防的只有济南府的一个营,这让冯国璋大为不满。遂将亲信参谋派出去亲自出发督促部队上堤,他自己也从济南出发,一路向西,凡是见到部队,一定这样叮嘱一番,“这次是和蒙山军同场竞技,跟你们说清楚,谁也不能丢了我北洋的脸面!”

脸面是最重要的。冯国璋当然想不到,多年后北洋还会与蒙山军同场竞技,那就不是争脸面了,而是团体的生存权,胜则称王称霸,败则灰飞烟灭,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第一日视察,冯氏从济南北郊的黄河大堤往西走,走了约二十里河防,最为担心的是大堤的坚固程度显然比他想象的糟糕,大堤宽度倒是足够了,但高度似乎还不行,因为水位距大堤顶部也就两尺左右,飘着枯枝烂叶的浊黄河水无声地向东北流去。再往下看,水位竟然比地面高了丈余!

由于上游水位上涨,连续浸泡下,悬于河床之上的大堤就有些松软的感觉。尽管丁知府已经组织了大量的民夫挑土固堤,但恐怕无济于事。万一溃堤……冯国璋不敢想下去了。

这一日是1903年6月23日,冯国璋收到了龙谦用西洋钢笔写的亲笔书,也是巧合,龙谦开门见山便提到了溃堤问题:

“提督冯大人勋鉴:职察看武定一带河堤,情况至为危险。因大堤材质过劣,即使近日无大雨,亦有垮堤之虞。推测大人所护济南、泰安两府地段,抑或情况相同。为今之计,必得准备预案,在最危险地段后方修筑备用堤坝,以防万一……”这封信看的冯国璋心惊肉跳,在武定的龙谦已经做好垮堤之备?

这预案又该如何做?

跟冯国璋相反的是,武定府已经行动起来。龙谦在看过河堤后,做出了最坏的打算,那就是主动破堤!这个方法提出来,立即让陈知府大惊失色。

“这万万不可呀……”陈培余想想实在是担不起责任。

“陈大人,河堤松软,实在经不住一两次洪峰的打击了,”龙谦冷冷地对面无人色的陈培余说,“主动行洪,能将危害减少到最小。其方法就是选择一处人少地低的所在,在大堤危急之时主动扒开大堤,以减轻他处的压力……”

这个方案,立即得到了与会的两个老河工的赞同。

“当然,我们也要做做好的争取。那就是守住大堤不溃。第一要老天爷给面子,第二就是我们的事了。现在需要更多的沙袋,石头,木头以及其他的物资,清单已经有了,请陈大人立即将所需物资交给我军。

“分下工,陈大人与宁参谋长选择好行洪区,驱散住户,择定位置建立预备防线。时俊,一线兵力以鲁山所部及工兵营为主,其余为二线兵力,交由你统带,主要做好行洪区的准备。”

ps:家里事情不断,肺炎也没有好。朋友是医生,今天下午拖我去检查,又将我拽回了医院。临近春节,单位的事情也贼多。书稿有些乱,请原谅。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