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抽卡后郡王是基建狂魔 抽卡后郡王是基建狂魔 第25节

从来都是听说用牲畜炼油,头一次听说用菽豆就可以榨出油来!福顺奇道:“王爷,这菽豆要如何榨油?”

宣瑾瑜就给福顺讲解起来。其实这菽豆榨油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某种特定的石油来萃取,不过这明显不适用于现在,另外一种就是压榨法,将蒸煮后的大豆用重物压榨,或者用木硾撞击,总之就是利用压力把油榨取出来。

福顺听王爷讲完,只觉得目瞪口呆:“这么简单就可以榨油?”

“没错。”宣瑾瑜耐心说:“到时候多建几个油坊,四处推广开来,想来一般人家也能隔三差五吃上油来。”

至于酿醋,那比榨油更为简单。炒熟后的小麦和凉开水混合,在干净密闭的容器里发酵一个月,就是最容易取得的粮食醋,至于放上一年,那就是陈醋,放上三年,就当得老陈醋的名号。

城外的庄子里,很快建起了榨油坊和酿醋坊。醋还需要一个月才能揭坛子,可建好的当天,蒸煮好的菽豆就榨出了油来。正好郡王府庄子上收的菽豆无处可用,就算做豆花也吃不完,这下就有了好去处,正好去榨油!至于榨油剩下的豆渣,福顺也舍不得浪费,请示过郡王爷后,全变成了牲畜的口粮。

福顺只觉得郡王爷神机妙算,难道郡王爷是早就想到了,所以才要在南沧县大批种植菽豆?这菽豆能用来榨油,能用来做酱,还产量颇丰,真是一等一的好粮食啊!

新鲜出炉的菽豆油经由县廷府小店,流传到了南沧县各家各户。

“你们听说了吗?县廷府的小店新上了豆油,一文钱就可以打一小瓷瓶呢!”边小娟说着。她时常帮着家里算账,素日里精打细算,对于怎么买到好东西自有一番心得。

古灵坐在一旁,也来了兴趣:“有这么便宜的油卖?那不如今日下工后,我们也去买点?”她和阿兄租住的小院厨房里也添置了厨具这些,偶尔有空也方便下厨做点东西,买些油也正好。

于是,今日下工后,纺织作坊的几个要好的姑娘就一起去了县廷府的小店。听说这油因为是日常所需,又是廉价的菽豆榨取,只要买的量不大,倒是不需要开引子票据才能买,方便民众不少。

到了小店一看,店里竟已经排起了长队。姑娘们好奇一问,原来都是来购买菽豆油的,一文钱一瓷瓶,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便宜的油,那还不赶紧来?

纺织作坊的姑娘们也跟着排起队来,等排到他们的时候,姑娘们好奇一看,只见掌柜拿了一个固定的大油勺,一文钱就是满满一大勺油,用一个叫漏斗的器具倒进各家自带的瓶瓶罐罐里。那油金黄澄亮,香气扑鼻,又如同水一般清澈,管家妇人们兴高采烈地说着,要拿这油回去做什么好菜。

菽豆油极大地丰富了南沧县人民的饭桌子。以往一年到头都吃不见几次油荤,现在不管是熬豆粥,还是做炖菜,都先放几滴油、再放几滴酱进去,厨艺再差的媳妇也能做出好菜来。而等宣瑾瑜下次再去西市闲逛,她赫然发现,竟然已经有小食摊子开始买起了油煎饼子和油炸羊肉串来!

买上油煎饼子和油炸羊肉串,宣瑾瑜乐了,味道还真不错!等明年辣椒种出来,往这油炸食物上撒上辣椒面,隔壁家的小孩都馋哭了!

就在这些日子,水磨坊也建好了一座。这建好的水磨坊就在溪头村,挨着此地一处高约五米的水涧搭建而成。

水磨坊开业的第一天,宣瑾瑜也去看了。几块木板组成了一个可调控的水闸,通过加减木板来控制水量。现在木板打开,水就从高往下冲刷木轮车,一端连着木轮车,另一端连着石磨,木轮车被水冲得转动,带着另一端的石磨也跟着转动起来。一位村民小心地往石磨里添加小麦,不一会儿,磨盘里层就出了细细的精白麦粉,外面则全是磨出来的麸皮。

另一位村民快手快脚把小麦粉和麸皮分别拿小笤帚扫出来,这可都不能浪费,麦粉是人吃的,麸皮也要留给牲畜吃。

溪头村村长笑得见眼不见牙,这样一座磨坊,只需要两三个人看着添粮收粮,哪怕是老人都能干这活,就这样,每日就能磨上千斤粮食,这得省去多少功夫!以前用石碾子磨面,要么得占一头牛,要么得占一个壮劳力,而且牛和人还需要休息,这水带动的石磨盘可不需要!省下的牛和壮劳力又可以去干其他农活!

最重要的是,今天郡王爷还亲自来溪头村看这磨坊!这是什么,这是溪头村的脸面!自打小郡王袭爵以来,没见过的东西是越来越多,大家伙的日子是越来越好,小郡王在大家心里也成了神明一样的人物。现在郡王爷在溪头村修建了第一座磨坊,溪头村的村民谁不觉得脸上有光?

中午的时候,为了招待郡王爷、宋冬大人、徐福大人,溪头村使出了浑身解数,办了一桌宴席。乡间的流水席自有自的风味,宣瑾瑜也吃得开怀。

饭后,她又和宋冬、徐福去看新修的水渠。新修的水渠都是先在田垄里挖出沟壑,夯实土面后再浇抹一层水泥,这样修出来的水渠十分结实,水冲不垮。这种新式水渠已经从玉带河修到了最近的溪头村,沿着水渠,一尺高的水流不停奔流,现在村民们浇地,再不用担着挑子去十多里地外取水,直接拿水桶在水渠里一舀,转身就能开始浇地。今年新垦荒的菽豆因为种植时间晚,所以赶上了这水渠浇灌,看着长势竟然更好了些。

看着田里的菽豆,宣瑾瑜问:“这豆子什么时候可以收成?”

“回郡王爷,大约五六天后就可以了。”宋冬说道。

这倒也差不多,不知不觉,都已经到九月下旬了,天气已经转凉,宣瑾瑜日日出门,都要批上外袍。

马上就要迎来自己穿越后的第一个冬天,好在这个冬天还能过得富足。宣瑾瑜松了一口气,按原来南沧县的收成,每年冬天都要饿死一些人,不管怎么说,辛苦了这么些日子,至少今年不用担忧路有饿殍。

夏三照例还是沉默地跟在宣瑾瑜身后,他每日都记着自家殿下的命令,一直跟随在郡王身边,不过就在此时,突然有一名亲卫奔来。

夏三皱起眉头。这名亲卫今日不是留守王府吗?可他很快看见那名亲卫肩上还听着一只熟悉的猎鹰。那是用来跟殿下通信的猎鹰!

亲卫刚走到夏三跟前,那猎鹰也通人性,当即拍拍翅膀,跳到了夏三身上。夏三摘下猎鹰的信筒,刚一打开,就恭敬地递给宣瑾瑜:“郡王爷,这是殿下寄给您的信件。”

裴佑终于有信了!这段时间望泗关彻底封锁,军情一律只报往都城,因此所有的消息都从都城传来,听说这次匈奴的左贤王带着八万大军亲征,一直打到了望泗关,望泗关也殊死苦战,好在这些年望泗关也加紧招兵,兵力相差仿佛。宣瑾瑜日日为裴佑担忧,可连个消息也没有,又如何帮忙?

至于裴佑留下的军侯刘文华,则是带着二百军士日夜在南沧县外巡逻,但望泗关一日不破,南沧县一日无虞。这队军士最后也只是抓住几队毛贼,这之后,来往南沧县的商队一下子更多了,因商队都听说这县城外是军队巡逻,不必担心贼人抢劫。

宣瑾瑜打开信筒一看,裴佑清隽的字迹写了简单几句话,“……匈奴已经溃败,望泗关正在追击残部,安好勿念。”

太好了!宣瑾瑜心里一块大石落地,而旁边人一看郡王神色,还有什么不懂的?肯定是喜讯!军情机密,自然也不会多问,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裴佑的书信上也写得简短。

看来,没多久,匈奴就会退去,往日的和平日子又会到来了。宣瑾瑜心怀无限期待,只要没有战乱,日子总能越过越好。

作者有话说:

第42章 加封地

又是一轮秋收。

因为水渠的灌溉, 新开垦的荒地日益肥沃起来,菽豆叶子全都绿油油的, 结出来的菽豆也个大饱满。九月下旬的时候, 县廷府带着各村村民收割了最后一茬菽豆,至此南沧县就算是攒齐了过冬的口粮。加上上次丰收的结余,各家各户也都囤满了粮食。

收完菽豆, 田地里一片荒芜,勤奋劳作了一年的村民反倒有些不适应起来, 手总是痒痒地想要种点啥。没想到县廷府也这么想, 发了两种菜蔬种子下来, 一种叫大白菜,一种叫菠菜。

按照县廷府的说法, 这两种菜蔬都耐寒,只要不是深冬,都能种活,菠菜一个月就能长成, 大白菜则需要两个月。赶在入冬前种这两种菜蔬,还能种个一茬。大家愿意种的就来县廷府买种子, 不愿意种的就算了, 全凭个人自愿。

县廷府的菠菜和大白菜种子卖得也不贵。一文钱一大包。于是村民们邀着一起, 大多都花了一文钱买了种子来种菜。有闲不住的村民就种个一亩菜地,自家吃不完的还可以挑到县城里去卖。想清闲点的村民, 就在自家院子里种一垄菜,留着自家吃, 当个口粮。

时节已是深秋, 宣瑾瑜先是把从系统里抽出来的菠菜和大白菜种子发下去, 还忙着继续做自己的基建工程, 继续修建南沧县的水力系统。

要想生活好,光修水渠可不够,水渠里的水只能浇灌农田,但是作为饮用水却不够干净,底下沉着太多泥沙。南沧县的村民每日都要到一些清澈小溪里去挑水,或者去山泉里去接水,只有这样的水才干净,烧开了饮用才不生病。也因此,每家每户日日都有个挑水的活,往往一个壮劳力,花大半个时辰来回挑水,才够一家人使用,这还是算是挑水快的了。宣瑾瑜刚知道的时候,简直难以接受,光为喝个水,就如此折腾?

至于南沧县城里的居民,也好不到哪儿去。整个县城里,也只有两三口井用来取水,每天不少居民都得排队打水。有一些用水用得多的地方,例如酒楼,就每天让店里的伙计赶着牛车,上城外溪水边取水回来。

趁着天气还不冷,农田里也不忙,正是干活的好时候,宣瑾瑜决定组建一支打井队,要在南沧县多打出几口水井。从溪水、山泉引水实在太费事,最适合现在的引水方式,还是打井引地下水。在后世,地下水资源稀缺,往往一口井要打到二三十米深,才能打出地下水。不过现在嘛,因为人们对地下水的利用很少,即使是在干旱的南沧县,打到五六米处,就已经有潺潺井水流出。

于是,刚刚修完水渠的施工队留下来一批青壮,县廷府又从长都郡城聘过来几个有经验的打井工匠,贫苦的南沧县第一次迎来了打井队。

打井工匠四处走访,选出了合适的打井地,青壮们就拿着锄头开始往下挖。本来从县民到村民,都以为多打个一口井两口井就行,没想到县廷府的大人们带着舆图,按照规划一口气划出了许多井来。每个村子里,按方位打上四到五口井,保证每户取水的路程一刻钟内就能走到,至于县里,则是按照各个街道来划分打井地,照样也是让每户居民在一刻钟内就可以去到水井处。

大人们说,打井是郡王爷的吩咐,郡王爷还说这是“一刻钟便民工程”。县廷府自然要严格遵照执行。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