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见鬼实录我和我身边人 第267章 姜舯的故事之文革血案(四)

“为何会这么说?”姜舯的班主任不解的问道:

年长的老师摇了摇头说道:“孩子是无罪的,他们年纪还小,到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那肯定会受到同学们的歧视。他们所说的话,会被人理解为夸张、撒谎、不诚信。久而久之,这些孩子会越来越自闭,越来越孤独。”

“您所说的这些孩子就是指姜舯这些能到我们正常人不到的孩子?”姜舯的班主任问道:

年长的老师点了点头。

“那我如何来区别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姜舯的班主任有些不放心地问道:

年长的老师想了想,没有说话,然后独自走开了,走到走廊尽头要下楼梯的时候,那年长的老师突然转过身,对着姜舯的班主任说道:“那你就不要让他学会说假话。”

我不知道姜舯的班主任有没有听进那位年长的老师的“教导”,但后来的姜舯却满嘴油腔滑调,谎话连篇。

姜舯在小学的时候就被同学们视为异类,很多同学们都害怕跟他玩,因为每次跟他在一起,姜舯总会说上一些乱七八糟的鬼话,明明是5个孩子在一起玩捉迷藏,而玩着玩着,姜舯非要说是六个人在一起玩;大家一起列队做广播体操,这姜舯非得在列队的时候空一格位置,同学们和老师问起,姜舯就会回答那空格的位置上有人,反正姜舯这样的行为挺不讨人喜欢的。

直到姜舯小学毕业升学考试的那一年发生的事情,才让刚刚懂事的姜舯深深的知道,他有可能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

由于姜舯要比我们普通人多到一个世界,而且他是通灵者,能知道另一个世界的交流。于是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怎么样,各科老师给他的评语就是上课不够专心,爱开小差。由于姜舯没有父母在家的督促,所以学习成绩几乎是没人管的,不好就不好,姜舯也无所谓,即便是考了一个零鸭蛋,回到孤儿院也没人责罚。

可到了六年级的时候,姜舯的学习压力明显就增大了。 首发 见鬼实录我和我身边人267

讲述姜舯这个毕业考试的故事前,我先交代一下一个时代的背景,0后。很多人,特别是60后、70后都说0后赶上了一个好年代,衣食无忧,机遇良多,我作为0后的代表,只能由衷的对这样的评语竖起中指,0后是中国相对人口数量的最高峰时期,当时社会资源极其有限,学校也好、就业也罢,就纯粹都是人挤人,一个班级,要容下四五十名同学同时上课,这样环境下教育出来的学生,质量能有保证吗?我曾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一个年级只有三个班,这样的规模实在容纳不了广大莘莘学子的“求学梦想”,于是学校准备在暑假里扩建,可当时还没有什么民工潮,现在随便一个建筑工地上,只要你开发商或者承建方有钱,可以大把大把的招人,当时我的那所学校资金有限,人力也是有限,一个小小的扩建工程,竟然一个暑假还不够,而且还是远远地不够,那我们开学后怎么办?在校长的英明外交上,终于找到了三所学校可以暂时容纳我们的学习读书问题,但这三所学校总共才提供了六间教室,平均每个学校提供两间。于是光辉的一幕终于出现了:一原本只能容纳四十多人的教室,硬生生的塞进了七十多名学生,那个时候,家长给学生取得名字也极为大路货,都是伟啊、燕啊什么的,于是一个七十多名学生的教室里,老师点名都成了极大的问题,因为有重名(或音同字不同)就达六对之多,于是大张伟小张伟,胖赵燕瘦赵艳的无奈称呼就彻底叫开了。

这样众多的“学生资源”,就不得不让学校在招生的时候面临择谁录取的问题,对于学校而言,只有两类学生是最受学校欢迎的:成绩好的学生和家中有钱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可以提升学校形象,学校可以名正言顺的称其为“择优录取”,而家中有钱的学生,可以给学校建设带来资金保障,学校为何达到敛财的目的,就给这类有钱的学生想出了一个专有名词,叫“扩招生”,扩招生属于自费,在入校前,是要给学校一笔不菲的赞助费,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学费需要这些“扩招生”自己承担。

学校资源紧缺暂且不说,再说说0后的就业,那更加是一塌糊涂了,我上大学的前一年,中国实施大学扩招,使得大学的精英路线变成了大众路线,连那种平日里红灯笼满大门挂的学生,都能进大学深造,这样毕业起来的人,就业压力可想而知。很多寒窗苦读数十载的学生,毕业后没有出路的现象比比皆是,现场招聘会的惨烈情景我相信每个中国人都经历或者耳闻过。所以,如果还有人说0后赶上好年代的话,我觉得可以收口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267章 姜舯的故事之文革血案(四)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