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 第五十七章:帝国弯刀(一)

德意志海军将军们为了扩大战果,频繁命令海狼们出击。10月14日,邓尼茨指派他的爱将普里安少校率-47号潜艇长途奔袭英国本土海军基地斯帕卡湾,击沉英战列舰‘皇家橡树’号,舰近00名官兵葬身海底。此后,英国人被迫放弃了斯帕卡这一重要海军基地。另外,德潜艇还击伤了‘纳尔逊’号、‘巴勒姆’号战列舰和‘贝尔法斯特’号巡洋舰。

德意志海军创造了辉煌的战绩,他们仅损失14艘潜艇,约9500总吨位。但这也为后来的争吵埋下种子。

在海狼们获得骄人的战绩之后,德意志出现了两个声音。

看重潜艇的将军纷纷建议海军部放弃制造大舰的计划,改为全面研究、制造潜艇,其理由是潜艇建造便宜、生产速度快,且有辉煌的战绩摆在眼前。这一种说法也普遍被人所接受,主要是德意志的资源实在紧缺,在战前只储存了足够五年作战用的战争物资,被陆军和空军抢去一大半资源之后,海军根本没有足够的资源用在制造大舰。

当然也有人不赞同这种看法,有人指责单单发展潜艇只会将德意志海军带入无底深渊,这些人强硬的认为潜艇只是海战的辅助工具,真正称霸海疆还是需要大舰和足够的航母。

两种看法其实都是正确与不正确的。最后,这些海军将军将决定权交予政府,最后政府给的答案是加大海军的军备预算,重新划出潜艇研究和制造的费用,以前规划的制舰计划不变。大舰必需要开发和生产,潜艇也不能落下,得到波兰资源后的德意志有能力划出多一点钱来武装海军。

政府的这一决定让人觉得茫然。很显然这是一种重复资源浪费的决定,如果这些海军将军知道这个决定是那个小斯达克的决定,绝对会跳脚大骂‘那个小家伙又在胡乱出主意!’。不过,相对于目前的情况来说,同时发展两条方向的确对德意志海军的未来有利。有了海外资金的支持和波兰占领地资源的补充,只是加设潜艇研制方面的资金不会让德意志感到吃力。

徐阳去参加航母下水仪式只是一个象征性的举动,在参观过后,他并没有停留,而是直接搭乘专机回到柏林。他急急回到柏林是为了参加统帅部的下一步作战计划,在他乘坐专机回柏林的期间,德意志外交部向丹麦发去了警告,让这个弱小的国家看清局势,不要玩火**。

徐阳下机时,丹麦还没有给出回复,来到统帅部,这些将军们正探讨到该如何加强北线。将军们见徐阳进来,全部安静下来,他们非常满意这个小家伙在波兰的表现,那个记录国防军进入华沙的黑白电影,直到此刻还是日耳曼人最喜欢看的电影之一。

哈尔从来都不参与统帅部的作战计划,原因是他对军事实在是一窍不通,与其做出错误的决定,还不如在有效的监视下让这群将军自由发挥。为此,将军们对帝国的元首十分有好感,一个好的帝国元首就是应该认清楚自己的工作岗位,比如这位帝国元首对经济发展很有一套,那么元首专心发展经济而不干涉军事行动,这是对将军们的信任以及认可。日耳曼人讲求的是什么?是一旦对一个人认可之后,就必需以生命保证自己的忠诚。

将军们是一群醒目的人,他们知道目前这位帝国元首为什么不接受他们发誓效忠,答案就在刚刚走进帝国最高统帅部的人身。这个人尽管目前还十分的年轻,但他已经具有一个普鲁士将军应有的气质,如果他再能表现出一些成熟的举动,那么统帅部不会介意为他制造更多往爬的机会。

布劳希奇和蔼的微笑点头,示意徐阳站在旁边注意听。这时统帅部的作战规划才又继续开始,这次将军们将整个作战的计划讲的非常详细、不肯漏过一个小细节,每位将军讲完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总会向徐阳看去,看到徐阳表示‘我明白’的回应时,会笑得十分开心。

统帅部认为:夺取斯堪的纳维亚前进基地,可使德国加强北翼,确保由瑞典运输铁矿石的安全,并从东方对英国造成战略包围的威胁。斯堪的纳维亚前进基地对德军统帅部之所以意义重大,是因为德国要预防发生更大的战争,也是为了取得未来战争的主动权。斯堪的纳维亚最适于封锁苏联北极圈地区的海通路,最便于使用陆军入侵苏联北部地区,以及控制波罗的海出口。统帅部占领波兰后,正在策划制定代号为‘威悉河演习’的夺取挪威和丹麦的计划。

整个战役,计划使用大量的登陆兵和伞兵,突然在丹麦和挪威同时实施登陆和空降,第一次使用陆、海、空三军对敌国进行攻击。

这个计划预计在1940年4月9日被执行,目前统帅部需要徐阳对伞兵部队的战斗力提出一个详细的报告。伞兵部队在国防军并没有被极大的开发,相反的,在不是正规军的武装党卫军,徐阳组建了一个番号为‘帝国弯刀’的伞兵师。现在,统帅部需要用到伞兵部队了……

‘帝国弯刀’伞兵师,将会因为是第一支参加战争的武装党卫军部队,而被载入史册! ,!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