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系统要我当地主gl 系统要我当地主gl_163

杜衍自然是支持他勇敢地向朝廷举荐占城稻的,不过他的折子递上去后似乎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

杜衍跟宋玉延说起这事,宋玉延早闻占城稻的大名,自然相信杜衍说得是真的,为此还认真地回复了杜衍,她认为是因为冯元的折子写得不好,没有让朝廷看到占城稻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冯元祖上是广州的地方官,五代时期又在南汉为官,归降大周后也一直得以为官,故而他自幼便无需下地干活,对农事自然也不太了解。他只知道占城稻产量高,如何种植、具体的产量,他却是不清楚,朝廷自然就不会理会他的折子。

杜衍好奇地问宋玉延,她有什么主意。

宋玉延便提议,可以跟宋氏族长说这事,请他去信在汀州为知州的宋傅,请他派人到广南取占城稻的稻种回来种,等收成有了显著的提升后,朝廷自然会相信占城稻确实能带来好处。

不仅如此,宋玉延还跟刘绰也提议了派船只到广南取稻种,刘绰虽然没见过占城稻,却认为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值得一试。

宋玉延终于找到了机会,对楼杲说:“听闻广南有不少来自天竺的客商,他们往往带来大量的香料、药材,可是我却听说那边有种植物叫棉花,一亩棉花一年能结四五百斤棉,相当于能做六十二床大被褥,若是能让人从那边带回一些种子在我们这儿种植……”

楼杲听她这么一分析,自然能想象得到若是他大量种植棉花,那棉花不仅能作为填充物在冬天使用,也能纺织成棉布,宋玉延说那种棉布十分柔软、夏天吸汗,冬天保暖,定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楼杲当时正在跟宋玉延弄蜡园,因蜡园还没那么快能产生收益,所以他也只是派了一些人跟着刘绰派出的官船到了广南找天竺的客商了解,若是宋玉延说的属实,届时再与天竺那边的客商联络,让他们带些棉花种子回来。

从明启五年的初秋到明启六年的冬天,也就是前不久,楼杲才得到消息说,他派去的人跟了去天竺,发现那边确实有棉花的作物,他们正在那边了解棉花的种植技术,至少要到秋天才能回到明州来。

虽然宋玉延还没见到棉花种子,但她对未来是满怀期待的,只要棉花能推广开来,那百姓能够使用的纺织物又多了一样。

_____

唐枝早已习惯跟在宋玉延身边学习的妹妹能时常听回来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她总觉得宋玉延说得都是真的,只是光听妹妹这么说,她的意识里棉花就跟木棉一样,故而棉花对她的吸引力倒是不大。

陈采杞却颇感兴趣,拉着唐叶问了许多从宋玉延那儿听来的趣事。唐枝由着她们说,自己将鞋子做出来后便给宋玉延送去。

宋竹这会儿也在宋家,去年给宋傅去信说占城稻之事,宋傅从善如流,借着地理优势,从广南东路取了占城稻种一千斛回来试种。

明启六年的秋收,汀州的收成有了明显的提升,宋傅为此特意给宋家回了一封信说明了此事,还派人给宋家送了一千斛占城稻种回去,让宋家也种占城稻。

虽然这事是杜衍跟宋玉延提的,可是宋玉延的反应和处理的方式都很正确,为此不仅能让宋傅获得较好的政绩,也能让宋氏获利,更是侧面佐证了冯元的说法是可信的。

宋傅已经上书朝廷了,他没有独占功劳,而是提了冯元跟杜衍两位在这其中发挥的作用,另外又给族里写了信夸了宋玉延一通。

朝廷并没有向上次冯元上书时那般置之不理,他的折子直接递到了官家的跟前,官家看了折子,直接下令派人去广南取占城稻种,在江浙、两淮等地推广开来。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